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DAY 6
1
AI/ ML & Data

華人市場資料打撈師求生指南系列 第 6

Day 6 - 業務流程與指標之北極星指標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上一篇有提到,電商平台通常是以 GMV 衡量整體營運狀況,我們先姑且稱其為北極星指標(後面會再詳細介紹北極星指標通常具有哪些性質。)那只要是電商,就都是用 GMV 作為北極星指標嗎?事實上,並非如此,比方說:

  • Amazon 的北極星指標是 Amazon Prime 訂閱用戶的平均購買金額。
  • Walmart 的北極星指標是 每個 Session / 的平均購買金額。

儘管都是電商平台, Amazon 希望自己的平台能最大化滿足 Amazon Prime 訂閱用戶的需求, Walmart 則是希望只要有人進到自己家的網站來,就能隨手帶走一兩件東西。同樣或是具有相似性質的軟體產品,設定的指標卻有可能因為產品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,或是賦予產品的使命而有大大的不同,下面是 Amplitude 將不同軟體類型大致分類後,列出的幾個北極星指標,大家如果細細品嚐應該能發一些有趣的觀察: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40920/20163103VcvCBzj7O9.png

北極星指標具有哪些性質

北極星指標顧名思義,是指引產品方向的指標,理想上,所有人都會想著該如何透過自身 / 自己部門的職責增加北極星指標的增長 (有點類似 OKR ) 的概念,所以北極星指標通常會具有以下特點:

  • 簡單 (Simple) :因為是象徵整個產品的指標,通常會以簡單為主,也會希望這項指標可以傳達產品以及願景。
  • 代表產品的價值所在:當使用者使用產品,做了哪些事情時,從產品中得到價值呢?電商平台的話通常是下訂單本身。生產力工具可能是使用者是否在上面新增了文件、計畫或是完成某項任務等等。
  • 產品本身所代表的 Mission:同樣是電商平台,產生本身的價值都是透過消費者下訂單傳遞,但 Amazon 跟 Walmart 就是選擇了不一樣的北極星指標。
  • 營收的先行指標

之前也曾經在分享中聽到,Airbnb 原本的北極星指標是總訂單金額,但後來好像發現這會導致業務傾向找高單價的房源簽約,之後則是將指標改成總住宿夜晚 (nights booked)。

我踩過的北極星指標誤區

如果說哪個北極星指標,最讓我印象深刻,應該會是 Facebook 的 7 friends in 10 days。我記得的版本是,臉書在剛開始透過數據分析找到這項指標,讓他們的活躍人數翻倍再翻倍。也因此當我第一次在工作中試著替產品定義北極星指標時,直接從資料下手,嘗試找出我們產品的 7 跟 10 應該是哪些數字,而完全忽略了產品本身的價值以及使命,最後提出來的建議實在是過於複雜而且難以使用。

現在的我重新看到 Facebook 的 7 friends in 10 days,應該會這麼解讀:臉書是一個社群軟體,重要的是讓用戶可以透過透過「建立連結」隨時 Follow 親友的近況。至於 7 跟 10 怎麼出來的,其實應該只是遵循了 Simple 這個法則,或是先找出一個能傳遞價值的使用者行為,先設計出第一版指標 (像是「建立超過 3 個連結」的 人數等等),讓我們可以對產品的狀況進行監測,之後再透過數據分析對具體的數字進行優化即可。

北極星指標的定義應該簡單易懂,更重要的是要能反應產品的價值,像個北極星一樣,帶領產品往正確的方向前進。


上一篇
Day 5 - 業務流程與指標 (一)
下一篇
Day 7 資料模型 - 什麼是模型 ?
系列文
華人市場資料打撈師求生指南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